智慧课堂焕新彩
数字教学谱新篇
兰化一中2024—2025学年第二学期智慧课堂实施纪实
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,兰化一中立足教学实践需求,以智慧课堂建设为抓手,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。本学期,学校通过公开课展示、系统性评课研讨及智能技术专项培训等系列活动,推动兰化一中智慧课堂建设迈向新台阶,为师生搭建起高效互动的现代化教学平台。
公开课示范
智慧课堂的多维实践图景
在化学学科公开课上,刘永婷老师以“原电池发现史”科普视频为引线,通过平板推送多维度学习资料,包括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、新型电池研发新闻等,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,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规律,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本课围绕人教版必修二原电池内容,设置三个核心议题:认识原电池的构成,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,了解原电池的应用与发展,教学环节层层递进,逻辑清晰。课堂互动环节亮点频出,学生借助平板在互动区上传实验现象记录、抢答电极反应式书写题、参与小组线上讨论等,突破了传统课堂展示与交流的限制。教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。这种融合平板技术的教学模式,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束缚,让微观原理的呈现更直观,知识探究更具实践性。
在政治学科公开课上,吴旭雯老师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引线,通过平板推送多维度学习资料,包括新闻报道、政策解读、多方评论等,引导学生探究网络暴力的根源,倡导全民守法,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剖析现实问题。本课共有三个议题:认识网络暴力,普法用法及践行全民守法,教学环节环环相扣,逻辑严密。课堂互动环节精彩纷呈,学生借助平板在互动区发表观点、抢答练习题、参与小组讨论等,积极参与课堂互动,真正突破了传统课堂发言局限。这种以技术为纽带的教学模式,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,让知识传递更具层次感,学习参与更具主动性,课堂生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
两节不同学科公开课的创新实践,凸显了智慧课堂的优势:教学资源的云端聚合实现了学习素材的及时更新、互动工具的多元应用激发了学生的表达热情、数据反馈的实时生成助力了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。参与观摩的教师普遍认为,平板教学并非技术的简单叠加,而是通过重构课堂交互方式,让学习真正成为主动探索的过程。
深度评课研讨
共探智慧教学优化路径
每堂公开课结束后,学校均组织教师团队开展深度评课活动。研讨围绕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、技术融合、学生参与度等核心要素展开。老师们普遍认可平板教学在拓展教学资源、增强互动性方面的显著成效,同时针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建议:如优化教学资源推送策略,避免信息碎片化;建立平板使用规范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;完善课堂数据反馈机制,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更精准依据。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,形成“以评促教、以研提质”的良好教研生态,更反哺了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。
智能体培训
加强数字教学的技术支撑
为深化教师对智能技术的理解与应用,学校举办智能体教学应用专题培训,温波老师通过“理论讲解—案例示范—实操演练”的递进式培训模式,帮助教师解锁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新可能。
培训中,温老师围绕智能体在备课辅助、生成智能体、互动性问答等场景的应用,展示了如何运用豆包智能体,为课堂增添可能性与趣味性,最终生成了一段诗人诵读诗歌的视频,让大家直观感受技术赋能教学的创新模式。老师们学习了智能体的基础操作、掌握了指令设置,并模拟想象了实际教学场景,再一次丰富了自己的技术手段。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,更为智慧课堂注入了智慧新动能。
向未来而行
让智慧课堂扎根生长
公开课的展示,群策群力的研讨,专业教师的指导,都是一场场思想的碰撞与交流。以教促研、以研优教,在智慧教育的道路上,我校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,不断探索创新,为学生的成长赋能。未来我们也将持续深耕数字化教学,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赋能添翼,让智慧教育之花在校园精彩绽放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