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员示范展风采 深耕课堂促改革| 兰化一中党员教师示范课纪实(八)

2025-03-29

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深入推进“决战课堂“行动,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聚焦学生核心素养,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,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,辐射带动广大教师深耕课堂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,本学期,兰化一中常态化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,通过示范引领,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,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智慧型教师队伍。

语文学科

      3月24日下午,第三党支部联合语文学科组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,第三党支部党员、高三语文教师赵贵延带来了一堂精彩示范课——《让作文在思维中精进》,第三党支部党员及语文学科组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活动。微信图片_20250325091234.jpg

      赵贵延老师以《让作文在思维中精进》为课题,就兰州市“一诊”和甘肃省“一诊”的极简思辨型作文题与“时间是敌人和朋友”的情境思辨作文题做周测作文指导分析。课堂上,赵老师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出发,让学生心中有“标”。在师生活动中开展周测作文的审题立意、破题构思、切题诊断、作文升格。结合周测作文的评分准则,细化学生作文标准,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想得明白和写得清楚,借由审题纸条达到前想和后思,从而落实想得明白,借由上课重新概括自己的作文落实写得清楚。微信图片_20250325091251.jpg微信图片_20250325091644.jpg

      赵老师的课堂教学以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,构建了层次分明、支架清晰的教学体系。他针对近五年高考作文情境化、思辨化趋势,通过“思维象限图”和“审题小纸条”两大工具,将抽象的时间双重性和双重角色转化为可视化的思维路径,实现高通路迁移。课堂紧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和周测作文评分细则,创新设计“前想后思”审题机制:在立意阶段引导学生用“小纸条”解构材料矛盾关系,在写作后通过审题四维象限重构检验逻辑自洽,双向打通思维闭环。教学中实施分层提升策略,既用学习支架夯实审题基础,又通过原因分析、关系辨析、对策建构三级思维训练推动认知迭代,配合课内外事例与句式组织指导,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完成思辨升级。

      本节课采用“展示—诊断—重构—迁移”的动态生成模式,既依托周测学生作文的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,又借助课内外素材拓展思维广度,借助作文思维支架有效促进学生从低通路的知识复制、转向高通路的创新迁移,真正实现了作文能力在思维迭代中的精进。

政治学科

      3月25日上午,第三党支部联合政治学科组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,张艳老师以选择性必修二《法律与生活》中的“民事权利、家庭婚姻”为内容,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。陈继兵校长、马海学校长助理、第三党支部党员及政治学科组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活动。WPS图片(5).jpegWPS图片(11).jpeg

      张艳老师以案例分析巧妙导入,通过一道主观题,引导学生自主分析。张老师以清晰的框架形式,全面展示了选择性必修二《法律与生活》各个单元的内容,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,从整体上把握这本教材的核心要点,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、深入。张老师在课件上呈现了近年来全国及各地高考在本专题的常考考点,并针对这些考点提出了备考建议,重点向学生强调了要用“法律依据+事实依据+法律责任+维权途径”的分析思路解读案例。WPS图片(2).jpeg

    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,张艳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限时讨论并展示。她将选择性必修二的高考重点分给各小组,学生们围绕各组的考点热烈讨论,思维的火花在教室里不断碰撞。讨论结束后,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同学们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案。每个小组展示完毕,张老师都会及时做出补充,并给出对应的高考题,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,巩固所学知识。WPS图片(9).jpegWPS图片(10).jpeg

      授课结束后,政治学科组教师围绕本节课进行了深度教研。张艳老师详细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。她表示,希望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让学生在寻找共性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,从而实现精准提升。评课过程中,老师们积极参与,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、课堂组织、学生活动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,大家畅所欲言。一方面,充分肯定了课堂中的诸多亮点,如新颖的导入方式、清晰的知识框架展示以及高效的小组讨论组织等;另一方面,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二轮复习的深入思考。老师们纷纷表示,通过此次示范课教研活动,对如何开展高效课堂互动、精准把握学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,也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。

数学学科

      3月25日下午,第一党支部联合数学学科组开展党员示范课,本次示范课由第一党支部党员,高一数学教师曾春金主讲,第一党支部党员及数学学科组全体教师参加。WPS图片(2)_副本.jpgWPS图片(3).jpg

      曾老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,建立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,数学运算能力,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,建立与新知的联系,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过程。本节课通过余弦定理的证明讲解,紧密联系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,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与认知,也让学生从定性与定量两个不同的视角全面理解余弦定理;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,让学生在实际解题中深化对数学概念、定理、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,明确其内涵、外延及应用条件,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。WPS图片(7).jpgWPS图片(9).jpg

整个课堂学生积极思考,积极参与课堂教学,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,使之条理化,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,便于存储记忆;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;曾老师通过巧妙的问题串设计,步步深入,强化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,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,数学的灵魂。

      授课结束后,学科组进行评课。评课开始前,曾老师首先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了简要说明,学科组教师对曾老师的示范课寄予了高度的评价,大家纷纷表示本节课思路设计新颖,讲解清晰,点拨到位,将知识学习、能力培养高度融合,充分发挥了党员教师在课堂教学变革实践中引领示范作用。

生物学科
      3月27日上午,第四党支部联合生物学科组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,本次党员示范课由第四党支部党员、高一生物教师张莹老师主讲,马富山主任、刘海军主任、王效勇主任、第四党支部党员及生物学科组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活动。微信图片_20250327155740.jpg微信图片_20250327155733.jpg微信图片_20250327155818.jpg      张莹老师授课内容为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》。张老师通过介绍一系列经典实验,如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、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、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,阐述DNA作为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的事实和证据,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DNA是遗传物质的观点。内容逻辑严密,实验证据充分,语言表述准确,适合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。张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最常见的现象:“身边的同学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”这一问题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,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自主探索每个实验的过程及原理,然后通过学生分析探究成果,让学生们体验科学家在实验探究中的不易,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。微信图片_20250327155824.jpg微信图片_20250327155806.jpg      张老师在备课时充分把握学生学情,分析教材重难点,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串讲,逐步推进,为后期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这一重要知识点打下基础。充分利用模型、视频等素材增加活动的丰富度,打破常规板书书写,将三个经典实验进行对比,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。
      授课结束后,学科组进行了评课。张莹老师首先就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了简要说明。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各抒己见,在发言中老师们指出,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,课堂容量大,但是张老师对本节课的把握,对细节及学生活动处理的非常不错。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,整堂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任务进行,达到了学生自我探索的课堂目标,课堂最后进行了分层作业的布置,真正落实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任务的设置。


教师是立教之本,兴教之源,强国必先强教,强教必先强师。学校将以党员教师示范课为抓手,深入推进“决战课堂”行动,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《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》要求,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,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,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,打造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转变,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为加快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。




分享